2007年2月14日 星期三

美軍官階與職位 (一)

之前在開站宣言中提到, 我會用這個部落格寫關於Star Trek與語言學習的短文. Star Trek的部份, 我應該會每個月寫一些我的感想. 然而, 講到語言學習, 雖然各種語言的教與學是我的興趣, 但我必須承認, 我現在可能很難寫出一系列不落俗套, 而又有系統的文章來討論語言學習. 所以, 未來語言學習的部份我大概會隨性寫一些小東西, 很可能與Star Trek有關. 今天我要寫的東西, 是我從Star Trek學到的美軍相關常識之一. 這些都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 只是當我們聽到或說出美軍官階或職位時, 下面的事情可能值得稍微注意一下.

在台灣, 我們各個軍種的階級稱呼方式大致相同. 但是, 美國各軍種的階級稱呼就有頗大的差異. 其中陸軍, 空軍, 海陸三者的階級相似程度較高, 但海軍就與眾不同. 例如"上將", 另三軍種都是我們熟悉的General, 但海軍上將就稱為Admiral. Star Trek中主角們乘坐的是"星艦 (star ship)", 很自然地, 他們的官階是仿照海軍的官階.由於在台灣, 我們學習英語時大多會接觸到陸軍的官階 (見下表), 以致於當我們聽到或讀到海軍官階時, 常會有錯誤的認知. 在比較舊的Star Trek電影錄影帶中, 就有非常多的官階誤譯. 在Star Trek影集中, 主角們的官階大多是校官至尉官. 下面我列出海軍與其他軍種的校尉官階, 讓讀者比較.

美國海軍 (US Navy)
- 上校 Captain
- 中校 Commander
- 少校 Lieutenant Commander
- 上尉 Lieutenant
- 中尉 Lieutenant Junior Grade
- 少尉 Ensign

美國陸軍 (US Army), 海軍陸戰隊 (US Marine Corp), 空軍 (US Air Force)
- 上校 Colonel
- 中校 Lieutenant Colonel
- 少校 Major
- 上尉 Captain
- 中尉 First Lieutenant
- 少尉 Second Lietenant


你看到問題所在了嗎? 比較大的麻煩就是"Captain"這個字. 這個字在海軍是"上校", 在其他軍種是"上尉", 差異甚大. 除了這兩個官階之外, 它在海軍也代表"艦長"的職位, 而在其他軍種則代表"連長"或"隊長". 這麼多的意義, 我們要如何記起來呢? 這時所謂字首 (prefix), 字根 (word root), 或字尾 (suffix) 就出現用處了. 這些都是字的一部分, 出現即代表某些意義. "cap"這個字或字首出現時, 可能是與"頭"有關的字, 比如: cap (鴨舌帽), capital (首都), decapitate (斬首)... 等. 所以, captain這個字, 基本的意義就是"leader of a team", 也就是"頭頭". 在陸軍, 一個連隊的頭頭是"連長", 官拜"上尉"; 海軍一艘艦艇的頭頭是"艦長", 官拜"上校"; 如果你參加一個棒球隊, 你的帶頭大哥自然是"隊長"了. 這樣, 就可以用一個概念串起所有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看幾個情境例句.

如果你看到軍艦上一位軍官對另一位資深軍官說:
"Captain, we have arrived at our destination."
這當然是說"艦長, 我們已到達目的地".

如果你在一個球隊中, 你要跟你的隊長提出建議, 你就可以說:
"Captain, I have a suggestion."

所以, 了解單字所代表的概念, 你才能將單字靈活運用在不同的脈絡 (context) 中, 而不用死背一個字的許多解釋.

2007年2月11日 星期日

Star Trek四十周年感想 (一): 族群與社會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四十一年前, 在美國一個名為星艦奇航記 (Star Trek) 的影集誕生了. 這個影集在過去四十年來拍攝了十部電影與704小時的電視影集, 在全球有數百萬"星艦迷 (trekker, trekkie)". 現在不管中英文, 都有很多介紹這個系列的網頁, 所以我不會在這裡重複. 一言以蔽之, 這是一個在未來, 人類在銀河系探索新生命與新文明的影集.

當年星艦奇航記在北美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大的風潮, 不只是因為她是有趣的科幻片, 更因為她在未來的場景中討論, 甚至針砭當代美國社會的議題, 例如種族與性別歧視, 麥卡錫主義, 基因工程... 等. 後來由不同主角演出的影集也繼承這個優良傳統.

最近一直在讀一些星艦奇航四十週年的小說, 所以想寫點感想. 四十年前的第一代影集, 現在被稱為 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 (TOS). 這部影集光是角色的配置, 就引起美國社會很大的迴響. 原來當時美國主流的電視影集中, 非白人的角色不是無關輕重, 就是有負面或低下的形象. 然而在TOS中, 企業號艦橋上的主角群中有兩個人 - 通訊官Uhura (非洲裔女性), 與舵手Sulu (亞裔男性) - 不是白人, 而且他們是帶有權威的軍官. 這樣的角色挑戰了當時美國電視, 甚至是社會中的種族刻版印象. 換言之, 這部影集提出了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也就是人類的膚色, 種族, 性別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個人本身的能力與努力. 下圖中右後方二人即為Uhura與Sulu.


特別是Uhura的角色, 激勵了許多非裔美國人. 當時演這個角色的演員 - Nichelle Nichols - 本來在第一季結束後不想繼續演出, 但是民權運動領袖Dr. Martin Luther King親自打電話給她, 要求她要繼續演出, 因為這個角色代表了所有非洲裔美國人應該受到的尊重. 至少有兩位很成功的非洲裔女性, 自認受到了她的激勵而努力向上. 一位是好萊塢超級巨星Whoopi Goldberg (琥碧戈柏) 與第一位上太空的非洲裔女性 Dr. Mae Jameson. 這就是一部正面影集會有的好處. 事實上, 有著數不清的星艦迷, 因為受到這個影集的啟發, 努力成為工程師, 醫生, 或是火箭科學家.
從北美看回台灣. 台灣這二十年來, 有許多外籍人士到台灣來工作或與台灣人結婚. 這其中來自東南亞, 到工廠工作的勞工, 嫁給台灣人的婦女以及他們的下一代, 常在我們的社會中受到歧視. 甚至有些小孩因為母親來自東南亞而輕視母親. 所以, 東南亞裔的正面形象其實是我們社會需要的. 我想, 如果在我們的主流媒體中能拍出像星艦奇航記這樣叫好又叫座 (至少部份很叫座) 的影集的話, 不知道能否也稍微打破台灣人對族群的刻板印象, 甚或幫助避免在許多國家出現過的種族衝突. 類似星艦奇航的科幻片, 台灣也許大概很難拍得好. 但是如果拍一些所謂 "本土劇", 但是加入一些東南亞裔的正面角色, 也許是可行的. 如果有人同意我的想法, 大家可以來討論一下.
我也想過要自己在網路上寫類似的小說, 但由於工作與學業忙碌, 加上文筆普通, 這件事從未真正實行. 可是最近讀了幾本很棒的TOS的小說, 一時心癢, 根據前一段的想法做了角色設定. 因為我一向不是很有創造力的人, 所以我現在的想法是, 如果我要模仿Star Trek, 寫一個星艦與其船員的故事, 我要如何選角. 我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真正動筆, 現在我就先記錄下這些設定.

聯邦星艦太平號 (U.S.S. Pacific)艦長: 燕晨星 上校 (人類, 台灣男性)
副艦長: Shariv Thaless 中校 (安多利, zhan)
科學官: 段式鳳翔 少校 (人類, 越南女性)

醫官: Rotin Shihab 少校 (人類, 印尼女性)
輪機長: Ferdinando Su 少校 (人類, 拉美男性)
舵手: Bartel du Tuit 少尉 (人類, 南非男性)
安全官: 崔熙珍 上尉 (人類, 東北亞女性)
通訊官: T'sai 中尉 (瓦肯, 女性)

傳送室長: 魯道 士官長 (人類, 南島語族男性)


這些設定都只是暫時的. 我主要的想法, 明顯地只是挑戰一些台灣社會對性別與族群的刻版印象, 再加上我喜歡的兩種外星人組成. 也希望類似的劇集會在台灣的電視上出現.

2007年2月8日 星期四

Babel One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裏。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裏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
-------- 聖經 創世紀十一章 1~8 節














(上圖為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的作品: 巴別塔)


這則聖經的記載, 告訴我們在遠古時代, 人類的語言是相同的. 那時人類變得越來越驕傲, 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甚至能蓋一座通天塔. 神為了懲罰人類的狂傲與背叛, 於是變亂人類的口音, 使眾人分散, 而那座未完成的城與塔, 就叫做"巴別 (Babel)".

無論你信不信聖經, 這個巴別塔的典故已是人類生活中不斷出現的典故, 例如2006年的電影"火線交錯 (Babel)", 就是一個因為眾人語言不同造成誤會的故事. 我最喜歡的電視影集Star Trek中, 也有三集用到Babel這個字作為片名的一部分. 這三集的內容, 是關於語言不通或是不同星族之間的競爭與合作. 這個網誌的名稱, 就是取自Enterprise系列中的一集 - Babel One. 影集中兩大星族Andorians與Tellarites因為誤會, 起了很大的衝突. 然而在主角Jonathan Archer (人類)的努力之下, 兩族在下一集中和解, 加上之前他調停Andorians與Vulcans的爭端, 一個包含不同星族的大家庭逐漸出現雛形.

上帝變亂人的口音, 但也把學語言的恩賜給了人類, 使得人類仍然能夠互相溝通, 並且嘗試放棄歧見, 追求和平共存. 這也是我最大的希望. 綜合上述這些想法, 我將我的新網誌取名Babel One. 我在這裡主要會放一些學語言的心得, 以及Star Trek的相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