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Star Trek 四十週年感想 (三): 俄羅斯人, 麥卡錫主義, 與言論自由

四十年前的Star Trek提出了一個人類可能的生活方式, 也用很多劇情來反諷當代美國. 我們今天要從一位俄羅斯角色以及"The Omega Glory"這一集來看.

Star Trek在主角群中的非洲裔, 亞裔, 以及長得像撒旦的外星人, 都挑戰了當時美國人對種族的刻板印象. 在Star Trek第二季開始時, 他們決定加入一位較年輕的角色, 以吸引兒童及青少年觀眾. 這位新角色叫做Pavel Chekov. 你注意到他的姓了嗎?

Chekov 是俄羅斯人. 在六零年代, 整個地球都籠罩在冷戰的陰影. 在美國與台灣等所謂"自由世界"中, 蘇聯與東德是邪惡的代名詞. 當時的台灣, 把所有國力集中在"反共抗俄", 要消滅"萬惡的共匪", 以"光復大陸". 在那個年代, 星艦奇航記竟然在主角群中放入一個俄羅斯角色, 還希望他討好年輕族群, 這真的又再次挑動老美的政治神經. 然而, 我們得稱讚老美的是, 這個角色如非洲裔的Uhura與亞裔的Sulu一樣大受歡迎. 我想, 這個角色代表製作人Gene Roddenberry心中的遠景之一: 人類會犯錯, 但持不同的意識形態的人們終將找到共同的生活方式, 和平共存.

冷戰的相關劇情在星艦奇航記四十年的歷史中, 被討論不只一次. 我覺得在TOS中非常有趣的, 是The Omega Glory這一集. 下面是我之前在星際聯邦網站翻譯的劇情 :
企業號發現一艘無人廢艦艾塞特號在Omega四號星的軌道上。企業號所派出的登艦小組感染到了一種殺光艾塞特號艦員的病毒,但他們發現Omega四號的生物圈可以使人免疫,所以一行人傳送到行星表面。 在那裡他們發現艾塞特的指揮官崔西艦長。他違反了聯邦的最高指導原則(Prime Directive),長期以來介入當地人的政治。他使用他的光砲保護一群長得像地球亞洲人的村民 – 他們叫做Kohms – 免於被稱為Yangs的野蠻人的劫掠。崔西要求寇克提供更多光砲,寇克當然拒絕。Yangs後來佔領村莊。企業號的成員發現Kohms可能是二十世紀末從地球上的共產中國離開的人(Communists變成Kohms)。Yangs口中說出了一些"神聖話語",聽起來像美國憲法,寇克隨即背出部分美國憲法以贏得他們的信任,這也使企業號成員認為Yangs的祖先可能是二十世紀的美國人(Yankees變成Yangs)。寇克在與崔西決鬥勝利之後得到了Yangs完全的信任,並且教導他們美國憲法中人人平等的真義,這些話語不但適用於Yangs,也適用於Kohms。當企業號成員在星球的大氣層中待得夠久之後,病毒自然消滅,崔西艦長也被逮捕送回企業號。

我不清楚原本製作人的意向, 但看到這一集, 我就覺得這與言論自由以及麥卡錫主義有關. 下面是Wikipedia對麥卡錫主義的解釋:
麥卡錫主義 (McCarthyism) 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由美國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Joseph Raymond McCarthy)煽起的,在美國全國性的反共「十字軍運動」。麥卡錫是共和黨人,原在威斯康辛州擔任律師,1942年任巡迴法庭法官,1946年被選為參議員,1952年連選連任。他任職期間,大肆渲染共產黨侵入政府和輿論界,促使成立「非美調查委員會」,在文藝界和政府部門煽動人們互相揭發,許多著名人士如演員查理·卓別林和原子彈之父 - 羅伯特·奧本海默等都受到迫害,被指控為向蘇聯透露機密和為蘇聯充當間諜。1953年6月19日科學家艾瑟爾與朱利葉斯·羅森堡夫婦為此被判上電椅死刑。在美國掀起一種恐怖氣氛,根據20世紀末解密的文件,其時控制演員工會的雷根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並威脅迪士尼也揭發迫害部分演員。1950年2月,他公開指責有205名共產黨人混入美國國務院,但未能提供任何具體的人姓名。1953年德懷特·艾森豪擔任總統,麥卡錫和共和黨領導人決裂。1954年,他指控軍隊和政府官員從事顛覆活動,為此舉行了長達36天的聽政會,同時向全國進行電視直播。美國國內外的輿論開始指責他是「蠱惑民心的煽動家」,11月中期選舉共和黨失去參議院的多數,麥卡錫被免去非美調查委員會主席的職務。12月2日參議院以67票對22票通過決議,正式譴責麥卡錫「違反參議院傳統」的行為。從而結束了「麥卡錫主義」時代。

美國政客利用大眾對共產黨的畏懼, 迫害任何與共產黨有關, 或是批評政府的人, 來獲取自己的利益. The Omega Glory播出的六零年代, 麥卡錫主義雖已結束, 但這一集就是要提醒人們, 冷戰是一時的, 而美國憲法中人人平等, 言論自由的理想卻該永遠持續. 反觀現在的台灣, 像麥卡錫這樣亂扣紅帽子以獲取自身利益的人比比皆是. 我沒膽當民主鬥士, 面對中國的武力威脅我也只敢在自己家裡喊台獨. 我只是擁抱言論自由, 只是崇拜"誓死捍衛不同意見者的說話權利"如此的精神. 我雖然反對與中國統一, 討厭大多數的國民黨人, 但不表示我贊成民進黨最近幾年的行徑. 即使一個台灣人加入共產黨, 即使一個台灣人不認為自己是台灣的國民, 我們都該捍衛他說話的權利, 不可以說他是中共同路人. The Omega Glory就是告訴我們, 台灣擁有的各種自由, 不但適用於認同台灣的人, 也適用於支持統一, 或批評政府, 或加入共產黨的人.

2007年4月2日 星期一

船艦的前後左右

我雖曾在台灣的海巡部隊 (Coast Guards) 服役, 但沒有進過軍艦; 我也未曾登上任何漁船或客貨輪至遠洋航行. 簡而言之, 我的生活與船艦無關. 若不是因為Star Trek, 我大概不會注意到某些與船艦有關的美語用法. 我今天要講的一些表示法, 並不是很專業的輪機用語, 只是船艦的"前後左右".

我們平常在看電影, 常會聽到船上的人員用"左舷", "右舷"來稱呼 (面對船首時) 船艦的左方或右方. 在英文裏, 我們也不用 left 或 right 來說船的左右, 而是用 "port" 與 "starboard". 下面我們看這兩個字的說明.
port - 船或飛機的左舷.
例句: The damaged ship is leaning over to port. (損壞的船向左舷傾斜)
starboard - 船或飛機的右舷.
例句: A submarine appeared two hundred meters to starboard. (一艘潛艦出現在右舷二百公尺處)
為什麼用這兩個詞來代表左右舷呢? 我查過 Wikipedia 以及網路上的一些說法, 但不知道是否正確, 若有錯誤, 請大家給我指正. 先說右舷. "Starboard" 一詞源於古英語 "steorbord", 字意為"駕駛船的那一側". 在大多數的族群中慣用右手的人都佔多數, 水手亦如此. 所以古代船艦的方向舵常置於右側, 所以後來的右舷就演變為現今的 starboard. 既然方向舵位於右側, 船進港時以左側靠岸的話, 裝卸貨物較方便, 所以船的左舷就用港口的 "port" 來代表. 有趣吧!

至於船的前後, 也就是船首與船尾, 分別叫做 "bow" 與 "stern". 這兩個詞我就沒有找到特別的由來. 但是望文生義來看, 船首通常為了減低阻力, 會設計成如弓 (bow) 一般略彎曲的形狀, 所以船首叫 bow 是很自然的; "stern" 作為形容詞有"堅固", "嚴格"之意, 通常船尾是方向舵與重要船員艙房的所在, 所以當然很堅固, 這樣船尾叫 "stern" 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 再強調一次, 這一段的解釋只是我的猜測, 幫助大家記憶而已.
例句: The bow of the ship was completely damaged in the storm. (船首在風暴中完全損壞了)
例句: The Captain's quarters are in the stern of the ship. (艦長的艙房位於船尾)

船艦的前後左右雖然與我們常說的前後左右有不同的用詞, 但因為 Star Trek, 我學到了這些語詞跟他們有趣的歷史典故.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值得我們探究玩味的地方. 雖然我們當不成哲學家或火箭科學家, 但是我們仍然能跟他們一樣, 探索未知來得到趣味與知識,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