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英國 - 倫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英國 - 倫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倫敦、倫敦!

倫敦,歐洲最大的都會,地球上擁有最多歷史遺跡的城市之一。在星艦迷航記的影集中,倫敦大概是北美洲以外最常被提到的城市了吧!我在 2009 年的 11 月與 12 月各到倫敦一趟,當然都是以觀光客的身份去的。在欣賞名勝古蹟的時候,自然也想到了星艦影集中提到的倫敦。
上圖是有名的「倫敦塔」內部街道一景。倫敦塔全名為「女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倫敦塔」(Her Majesty's Tower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過去英國許多有名的君王都曾居住在此,現在則為觀光名勝。走在這古色古香的街道,就讓我想起在銀河飛龍影集中,百科很喜歡到全像甲板扮演福爾摩斯,後來還因為全像程式出問題,導致企業號的成員,必須與小說中福爾摩斯的宿敵莫里雅提教授周旋。在全像甲板上,他們會模擬 19 世紀的倫敦街景,下圖就是一例。
不只是 19 世紀的倫敦會被星艦影集使用,21 世紀的倫敦也被提及。在星艦迷航記的宇宙中,21 世紀中葉,美國職棒大聯盟與包含日本職棒在內的幾個聯盟,組成行星棒球聯盟 (Planetary Baseball League),倫敦的球隊稱為倫敦國王隊 (London Kings)。日本的西武隊也是聯盟成員之一(如果這個聯盟真的在現實的地球上成立,且台灣職棒在沒有被賭博摧毀的希望之下,期待台灣至少也有一個台北隊)。在銀河前哨影集中,外星生物體利用了倫敦國王隊的明星球員 Buck Bokai 的形體,與喜歡棒球的 Sisko 互動,下圖即為 Bokai。
未來我還會去蘇格蘭的幾個城市,到時再跟大家介紹星艦影集中的蘇格蘭!(以上星艦圖片均取自 http://memory-alpha.org/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HMS Belfast 與 英國皇家海軍 (Royal Navy)

終於要開始動筆報導一些關於倫敦的事情了。開始之前,先說一下,我的另一個網誌上可以看到我家的動態 http://littlelittleying.blogspot.com/

上個月去倫敦時,順道在泰晤士河畔欣賞一下,目前已改成博物館的皇家海軍貝爾法斯特號 (HMS Belfast) (如下圖,圖片來源:wikipedia.org)。她是英國皇家海軍在二戰與韓戰使用過的戰艦,戰功彪炳,讀者可以參考維基百科上面的介紹來瞭解她的歷史。
在這篇文章我想提一提的是,所有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前面都冠上「HMS」三個英文字母,就像星艦影集中,所有聯邦船艦的前面都冠上「USS」三個字母一樣。這些字母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呢?對英國皇家海軍而言,「HMS」所代表的,就是「Her Majesty's Ship」,意即「女王陛下的船艦」。英國是君主立憲國,所有英國的戰艦,理論上屬於國王或女王陛下,當然也就不奇怪。至於星艦上面的「USS」,其實是從美國海軍船艦前面所冠的「USS」而來。美國海軍的「USS」,讀者一看就知道,代表的是「United States Ship」,意即「合眾國的船艦」。當年 Star Trek 的製作人,也把星艦冠上「USS」,但並未詳加解釋它所代表的意義。他當然不是不可能希望23世紀時所有的星艦都是「美國」的船,但是,後來的官方說法,把「USS」解釋為「United Space Ship」或「United Star Ship」。而我們中文的標準翻譯,就稱為「聯邦星艦」,因為主角的國家稱為「星際聯邦」 (United Federation of Planets)。

星艦影集中,其實也出現過冠上「HMS」的船隻,也提到過皇家海軍。各位還記得,在星艦電影第四集中,麥考伊醫官,將他們從克林貢那裡搶來的戰艦,命名為「HMS Bounty」(皇家海軍賞金號)。當時麥考伊會這樣命名,所依據的典故,是來自歷史上真正的賞金號。因為服役於18世紀末的賞金號,在她航行於太平洋上時,曾經被船上的叛變者所控制。而電影第四集中,主角一行人,也算是叛變者,所以才會有這個諷刺的命名。賞金號上的叛變也曾被拍成電影,名為「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相信很多讀者都有聽過這部有名的電影。

至於皇家海軍,主要是在電視第五個系列 Enterprise 中被提到。主角之一的 Malcolm Reed, 祖先是很多代的皇家海軍,一直到他祖父都是。也就是說,在星艦的宇宙裡,雖然已經沒有英國了,但皇家海軍一直到22世紀都還存在。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星艦系列中的羅賽塔石碑 (Rosetta Stone)

到英國兩個月之後,在 2009 年 11 月 17 日,我終於一償夙願,到大英博物館見到了羅賽塔石碑(如下圖)。羅賽塔石碑周圍總是滿滿的人潮,要擠到一個拍照片的好角度還真的很不容易。
羅賽塔石碑製成於公元前 196 年,是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的文告(此時的「埃及」國王,其實已經是被亞歷山大征服過後,已經希臘化的國家,與古埃及的王國不同)。它在 1799 年被法軍在埃及尼羅河出海口的小鎮羅賽塔所發現,1802 年被運抵倫敦(英法搶奪古物的箇中曲折,我就不在此細說)。這個石碑上面有三種文字:埃及象形文字 (hieroglyph)、埃及通俗體文字 (Demotic),以及古希臘文。這讓近代的考古學家有機會藉由比對這三種文字,破譯已經無人使用的古埃及象形文字。這等於幫現代人開了一扇窗,讓我們有機會閱讀我們的老祖宗於數千年前在尼羅河谷所留下的文書,瞭解他們開創的燦爛文明。

因為羅賽塔石碑是全球聞名的古物,所以在現代語言裡,如果我們說「某個東西是某領域中的羅賽塔石碑」,意思就是,這個東西會幫助我們瞭解一個已經失落很久,但很重要的一群人、事、物。在 Star Trek 影集中,也曾提到過羅賽塔石碑。在銀河飛龍影集裡,2365 年時,星艦大和號 (U.S.S. Yamato) 艦長 Donald Varley 在羅慕倫中立區中發現了 Iconia 行星,上面的民族已經於二十萬年前滅亡了。他並且稱他找到的某個古代科技儀器為「galactic Rosetta Stone」,希望可以藉著它去瞭解古代 Iconia 人的科技。

在星艦小說裡,也有一本著作以「Rosetta」為名,這本小說是企業號系列的小說,既然扯到語言,主角當然是佐藤星少尉啦!這個故事是發生在 2154 年底到 2155 年初,主軸是佐藤與亞契艦長,為了星際和平而研發宇宙翻譯機的過程。我承認我沒看過這部小說,所以無法多做評論,如果有讀者看過,也請分享你的心得,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