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O Captain, My Captain!

Robin Williams 辭世的消息令人震驚, 因為地球上 25-40 歲的這一代, 很多人曾經受過他的電影啟發. 我自己最喜歡看的就是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 1989).

"Dead poets society" by www.impawards.com. Licensed under Fair use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in the context of Dead Poets Society via Wikipedia -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Dead_poets_society.jpg#mediaviewer/File:Dead_poets_society.jpg

不過, 這個網誌主要是寫 Star Trek, 但 Robin Williams 或 Dead Poets Society 跟星艦迷航記有甚麼關係呢? 第一個原因是, 本來 1991 年 TNG 5x09 A Matter of Time 這一集中, 利用時光機犯罪的 Berlinghoff Rasmussen  這個角色是寫給 Robin Williams 的, 可惜他後來沒有空出演. 第二個原因是, Star Trek 所傳達的自由理念, 其實跟 Dead Poets Society 裡面講的很有關係.

幾年前很多人推薦 "三個傻瓜" 那部電影, 但是我看了一點感覺也沒有. 吳念真在1985年拍的 "國四英雄傳" 對社會的批判還比這部印度電影強. "三個傻瓜" 對印度社會或許有反省, 但是如果把它看成教育電影, 那麼它還是沒有碰觸到問題的核心, 那就是: 教育到底是給人枷鎖, 還是使人自由? 在大部分的社會, 有錢人受教育是要繼承父業, 當醫生, 律師, 或是選台北市長; 窮人受教育是要學習在工廠或農場工作. 這些都是枷鎖. 但是, 作為通識教育 (Liberal Arts) 的老師, 我相信教育是要讓人自由, 至少是心靈上的自由. 大部分的人受完教育還是會做你不喜歡的工作, 但是你在學校學到的文學, 歷史, 哲學與科學, 讓你在面對社會問題, 決定人生大事, 以及看足球賽的時候, 都可以有獨立判斷與欣賞的能力. 教育至少要做到讓人有如此的自由才行. 否則, "春風化雨" 這部電影中的悲劇, 仍然會在人類社會不斷上演.


謹以此紀念 Robin Williams, 願你安息.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Star Trek Into Darkness 預告片

第十二集電影的預告, 跟大家分享. 今年我也要跟一群從學生逐漸變成職場上中堅份子的星艦迷, 在5月11日一起去看首映啦! 這次也是預計要到電影院看三回...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在劍橋找到 Star Trek 雜誌

今年九月16日起,我在英國劍橋的李約瑟研究所 (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進行為期半年的訪問研究。當然,在這個網頁上,我並不會刻意記錄我旅英生活的點滴,或是我的研究內容。只是,在英國會比台灣更容易接觸到星艦商品,所以我會稍微介紹一下我在劍橋,甚至是在英格蘭其他地方所遇到跟 Star Trek 有關的人事物。

第一篇文章,先簡單地介紹可以在架上找到 Star Trek 雜誌的書局,就是 Borders Books (如上圖)。它位於劍橋的市中心,剛好在市場旁邊,地址是 12 - 13 Market Street, 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CB2 3PA。劍橋有很多書店都可以買到 Star Trek 的小說,但是只有在這裡的架上,才會看到雜誌,所以我一定要報導一下。Star Trek 雜誌在英國定價3.99英鎊,折合台幣約210元,比起在台灣誠品書局買要便宜得多。我想,我應該會定期在這裡買這本双月刊雜誌。

下面是這一期 (2009年9-10月號) 的封面還有主要內容,主要是介紹 J. J. Abrahms 製作與導演第十一集電影的過程、伯格女王演員訪問、伯格人的歷史 (包含小說 Destiny 三部曲的後續發展),以及新出版小說訊息,包含今年 DS9 系列主打的 The Never Ending Sacrifice。有興趣的同好歡迎買來欣賞喔!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新世代的星艦迷航記

星艦迷已經七年沒有看到新電影,四年沒有看到新影集。今年五月,最新一集的電影「星際爭霸戰」(英文片名就只是 Star Trek)在影迷千呼萬喚後終於登上大銀幕!

目前網路上已經有太多的影評,其中讓電影公司與星艦迷都鬆口氣的是,這部電影在星際系列中,是難得的叫好又叫座,美國國內上映三週票房已接近兩億美金,為星艦電影史上之冠,而且影迷與非影迷都為之拍手叫好,在爛蕃茄上也得到95%的超高正面評價。(比起「博物館驚魂夜」的44%,「天使與魔鬼」的37%,你就知道95%有多難了。事實上,李安的「斷背山」也只有89%的正面評價。)

看了很多人的說法之後,我在這裡只想綜合一些評論與報導,順便也說說自己的意見。(以下圖片均取自memory-alpha.org,版權屬於派拉蒙電影公司)

這部電影最大的好處,如同之前導演 J. J. Abrams 所說,就是影迷與非影迷都會喜歡。劇情中有許多地方提到與之前的電影或影集的相關內容,每幾分鐘就會給老影迷會心的一笑。而更重要的是,就算你不是星艦迷,你也可以看懂,並且,從頭到尾全無冷場的緊湊劇情,就像本文所附的前三張圖一樣,會把觀眾的心緊緊抓住,直到最後一秒。

這部電影非常尊重過去40年的星艦傳統,它並未推翻過去的影集,但是為了要讓想像力不受限制,導演把故事搬到一個 alternate reality,也就是一個平行宇宙中,與過去我們所看影集的宇宙是分屬不同的時間線。這樣不但編劇有更自由的創作空間,事實上也讓原有時間線中的人物有更多可能變化的機會。這點是很難能可貴的,因為他不只是用很多特效打了一場仗之後讓一切歸於原點(Voyager 就是 "reset" button 按太多讓觀眾反感),製作人讓一切重來("reboot"),又不否認過去的傳統。我相信這是影迷與非影迷都叫好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好評的原因,應該是這部電影純粹的娛樂性。21世紀的影迷胃口很大,非常的 cynical,要有特效、有卡司、有真實感、又要發人深省。這對每個導演都是一大挑戰。Star Trek 在過去十年流失太多影迷,所以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將觀眾群重新培養起來。過去十年科幻片的走向越來越黑暗、寫實。這不是壞事,但是星艦電影若要拿40年前的種族、政治,或20年前的環保、冷戰等議題來走寫實路線,恐怕只能吸引老影迷,但效果不會比幾十年前好。此時製作群大膽地放開過去重要的星艦人文精神與社會批評,只留下「光明的未來」這個星艦標竿,製作了一部純粹娛樂性質的電影。飾演 Sulu 的 John Cho 在接受美國娛樂週刊 (Entertainment Weekly) 專訪時也說到:「探討重要社會議題,可以等到下一部電影」。我覺得這個策略完全正確,製作群保留核心的星艦精神,捨棄目前無法勝過其他電影的部分,製作出一部以動作為導向,娛樂價值十足的電影,吸引新一代的影迷。這樣未來才有下一部電影,星艦迷航記也才能永續經營下去,未來繼續為大眾文化提供更多的人文精神與社會批評。

目前所有主角已經簽約,會演出至少兩部續集。請大家拭目以待吧。最後,跟大家分享這部電影中我認為最漂亮的配角:星艦學院的獵戶座學員蓋拉 (Gaila)。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Hikaru Sulu 與其演員 John Yohan Cho

根據飾演初代 Sulu 的演員 George Takei 回憶,四十多年前,當 Star Trek 創始者 Gene Roddenberry 希望在影集中放入一個亞洲角色,來代表世界和平的理念時,他並不想要讓這個人的名字明顯地屬於某個民族,例如 Chang 很可能是華人,Suzuki 一看就是日本人。他希望這個人能代表整個亞洲。於是他去看地圖,看到了菲律賓與印尼之間的內海 - 蘇祿海 (Sulu Sea). Roddenberry 說: "Ah, the waters of that sea touch all shores!" 於是就決定用這個姓氏。

今年的 Star Trek 電影,當然是用全新的演員。在這部電影中,Sulu 有一幕與敵人用劍術近身搏鬥的劇情,讓人看得十分過癮,還沒到電影院去的朋友,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去看。這次飾演 Sulu 的演員是韓裔美國人 John Yohan Cho。他飾演 Sulu 的鏡頭如右圖例。因為我學了一點韓文,所以想知道他名字韓文怎麼寫,以及他的姓氏的漢字為何。他姓名的韓文寫法比較好查,應該是「조요한」,所以他的姓是「」,後面的名字其實就對應了「約翰」或 "John",純粹是音譯,就不必討論漢字了。至於他的姓,台灣一般將之譯為「周」,但是我在韓國網頁一查,「周」這個姓氏的韓文拼音是「」,改成羅馬拼音是 "Chu" 或 "Ju",所以應該不是「周」。接著我去查韓國常見姓氏,發現用「조」發音的有「趙」與「曹」兩個,但「趙」姓居多,根據維基百科,趙姓在韓國有近百萬人口。因此,目前雖然不能確定,但我猜這位演員應該是姓「趙」。所以,未來在說中文時,我建議大家稱他為「趙約翰」。

討論這麼多,其實只是一個影迷對演員背景的好奇而已。不管他姓什麼,重要的是,他參與了一部好電影的演出,希望大家到戲院支持 Star Trek!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Star Trek 榮登北美票房冠軍!

〔中央社〕經典科幻星際冒險系列影片「星艦奇航記」最新電影「星際爭霸戰」,本週末首映以7250萬美元票房收入,大步登上北美票房冠軍。

派拉蒙電影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出品的「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是由 J. J. Abrams 導演,拍片預算達1億4000萬美元,改編自1960年代美國熱門電視影集「星艦奇航記」 (Star Trek),劇情描述一組年輕的星艦成員勇敢的航向人類未知的旅程。

根據今天出爐的北美地區週末票房初步統計,「星際爭霸戰」從上週五到週日累計共有7250萬美元票房收入,登上北美票房冠軍,遠遠超過原本電影公司估計5000萬美元週末票房表現的水準。

另外,在部份美國城市週4午夜的「星際爭霸戰」搶先首映場,則有4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

科幻動作續集「X戰警:金鋼狼」(X-Men Origins: Wolverine),上週末首映以8700萬美元票房收入登上北美票房第一名,本週末則被「星際爭霸戰」擠落冠軍寶座,以2740萬美元票房收入,排名亞軍。

在北美地區上映迄今兩個週末以來,「X戰警:金鋼狼」累計票房收入已達1億2960萬美元,實力可觀。

馬修麥康納 (Matthew McConaughey)、珍妮佛嘉娜 (Jennifer Garner) 合演的愛情喜劇片「舊愛找麻煩」(Ghosts of Girlfriends Past),本週末以1050萬美元票房收入,排名北美票房第三。

流行女歌手碧昂絲 (Beyonce Knowles) 首度自製自演的「鬼迷心竅」(Obsessed),本週末以660萬美元票房收入,排名第四。

根據今天公布的週末北美地區票房最新初步統計,北美票房前10名排行依序為:

星際爭霸戰;X戰警:金鋼狼;舊愛找麻煩;鬼迷心竅;回到17歲 (17 Again);明日空氣 (Next Day Air);心靈獨奏 (The Soloist);怪獸大戰外星人 (Monsters vs. Aliens);Earth;孟漢娜電影版 (Hannah Montana: The Movie)。

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星艦迷們站出來!

轉引自:http://imax.startrek.tw/

觀賞電影:星際爭霸戰 Star Trek
觀賞地點:台北日新威秀數位IMAX
購票時間 : 5/9 (六) 早上10:00開始
放映時間 : 12:00之後
確定時間等戲院確認後公佈

穿著星艦制服或比出"瓦肯手勢"
至一樓接待桌購票可享有:

1.IMAX版優惠票價280元(原價330元)
2.加送星際爭霸戰資料夾
 (贈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星艦企業號即將出發! 等你一起來冒險!

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星艦迷航記第11集電影介紹之二

這個月電影公司公布了這一集電影中的主要船艦 - 凱爾文號 (U.S.S. Kelvin) - 上面的部分成員,雖然他們不是主角,但是也是值得注意的人物,我們來看看這些人物。

讀者可以在右圖中看到四位角色 (圖片來源:https://boldlygo.intel.com/)。第一位是艦長 Richard Robau,古巴人。過去 Star Trek 中沒有明顯的古巴裔角色,近年來美國東南部古巴移民增加,加上 Star Trek 的傳統就是族群融和,所以加入20世紀在西半球少數不聽老美話的古巴人後代,還算滿適合的,完全可以凸顯族群融和的議題。

第二位舵手 Michael Johnson,典型北美白人,連名字都普通到可以,每個星艦系列都要有個這種「普通人」,因為 Star Trek 的另一個訴求,就是讓觀眾在螢幕上看到自己。

第三位副艦長 George Kirk,是主角寇克的父親,相信這個連結會帶到主角與其友人的主線劇情。

第四位就是有趣的外星人了,這位來自貝塔象限 Monchezke 星的 K'Bentayr,是艦上的安全官。這種外星人在過去的影集中尚未出現過。有鑑於23世紀時在星際艦隊服役的外星人不算多,他很有可能是凱爾文號少數幾位非 Homo sapiens 的成員之一。 Star Trek 每個系列都要發明新的外星人,希望這個種族能帶給影迷更多有趣的故事,相信以後小說也會寫到他們。

Star Trek 電影第11集2009年5月8日在全球上映。這幾個角色的消息,相信會讓許多影迷與非影迷更期待這部電影的上映!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星艦迷航記第11集電影介紹之一

受到影迷期待6年,萬眾矚目的星艦迷航記電影第11集 (Star Trek XI) 預計在2009年夏天上映。網路上已經有許多它的新聞,我只是也想在自己的網誌上記錄一下這件事。希望未來我還會討論更多關於這部電影的的事。

根據網路上的傳言,這部電影是要告訴我們,第一個 Star Trek 電視影集系列 (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 簡稱TOS, 台灣譯為「星際爭霸戰」) 企業號上的成員是如何相遇的。這真是很棒的故事,可能同時吸引老影迷與新影迷。這部電影傳言耗資約1.5億美金, 導演為「Lost 檔案」製作人 J. J. Abrams。至於卡司,主要是新生代小有名氣的的演員組成,不過 Star Trek 系列一向是以劇情取勝,卡司倒是其次。










最近電影公司釋出了一些劇照。這裡我只介紹兩張照片,讓大家看看角色。第一張(上圖)包含TOS中大部分的主要角色(來源:http://www.ugo.com/),左起為:Chekov, Kirk, Scott, McCoy, Sulu, Uhura,這些人與40年前演相同角色的前輩們真的還頗有神似。

第二張照片(下圖,來源:http://www.mtv.com/)是Kirk在艦橋指揮,這個艦橋很明顯比之前的影集明亮且有科技感,而鏡頭中誰是瓦肯人Spock,相信大家一目了然。

期待新電影,也期待下一個 Star Trek 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