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1日 星期日

Star Trek四十周年感想 (一): 族群與社會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四十一年前, 在美國一個名為星艦奇航記 (Star Trek) 的影集誕生了. 這個影集在過去四十年來拍攝了十部電影與704小時的電視影集, 在全球有數百萬"星艦迷 (trekker, trekkie)". 現在不管中英文, 都有很多介紹這個系列的網頁, 所以我不會在這裡重複. 一言以蔽之, 這是一個在未來, 人類在銀河系探索新生命與新文明的影集.

當年星艦奇航記在北美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大的風潮, 不只是因為她是有趣的科幻片, 更因為她在未來的場景中討論, 甚至針砭當代美國社會的議題, 例如種族與性別歧視, 麥卡錫主義, 基因工程... 等. 後來由不同主角演出的影集也繼承這個優良傳統.

最近一直在讀一些星艦奇航四十週年的小說, 所以想寫點感想. 四十年前的第一代影集, 現在被稱為 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 (TOS). 這部影集光是角色的配置, 就引起美國社會很大的迴響. 原來當時美國主流的電視影集中, 非白人的角色不是無關輕重, 就是有負面或低下的形象. 然而在TOS中, 企業號艦橋上的主角群中有兩個人 - 通訊官Uhura (非洲裔女性), 與舵手Sulu (亞裔男性) - 不是白人, 而且他們是帶有權威的軍官. 這樣的角色挑戰了當時美國電視, 甚至是社會中的種族刻版印象. 換言之, 這部影集提出了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也就是人類的膚色, 種族, 性別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個人本身的能力與努力. 下圖中右後方二人即為Uhura與Sulu.


特別是Uhura的角色, 激勵了許多非裔美國人. 當時演這個角色的演員 - Nichelle Nichols - 本來在第一季結束後不想繼續演出, 但是民權運動領袖Dr. Martin Luther King親自打電話給她, 要求她要繼續演出, 因為這個角色代表了所有非洲裔美國人應該受到的尊重. 至少有兩位很成功的非洲裔女性, 自認受到了她的激勵而努力向上. 一位是好萊塢超級巨星Whoopi Goldberg (琥碧戈柏) 與第一位上太空的非洲裔女性 Dr. Mae Jameson. 這就是一部正面影集會有的好處. 事實上, 有著數不清的星艦迷, 因為受到這個影集的啟發, 努力成為工程師, 醫生, 或是火箭科學家.
從北美看回台灣. 台灣這二十年來, 有許多外籍人士到台灣來工作或與台灣人結婚. 這其中來自東南亞, 到工廠工作的勞工, 嫁給台灣人的婦女以及他們的下一代, 常在我們的社會中受到歧視. 甚至有些小孩因為母親來自東南亞而輕視母親. 所以, 東南亞裔的正面形象其實是我們社會需要的. 我想, 如果在我們的主流媒體中能拍出像星艦奇航記這樣叫好又叫座 (至少部份很叫座) 的影集的話, 不知道能否也稍微打破台灣人對族群的刻板印象, 甚或幫助避免在許多國家出現過的種族衝突. 類似星艦奇航的科幻片, 台灣也許大概很難拍得好. 但是如果拍一些所謂 "本土劇", 但是加入一些東南亞裔的正面角色, 也許是可行的. 如果有人同意我的想法, 大家可以來討論一下.
我也想過要自己在網路上寫類似的小說, 但由於工作與學業忙碌, 加上文筆普通, 這件事從未真正實行. 可是最近讀了幾本很棒的TOS的小說, 一時心癢, 根據前一段的想法做了角色設定. 因為我一向不是很有創造力的人, 所以我現在的想法是, 如果我要模仿Star Trek, 寫一個星艦與其船員的故事, 我要如何選角. 我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真正動筆, 現在我就先記錄下這些設定.

聯邦星艦太平號 (U.S.S. Pacific)艦長: 燕晨星 上校 (人類, 台灣男性)
副艦長: Shariv Thaless 中校 (安多利, zhan)
科學官: 段式鳳翔 少校 (人類, 越南女性)

醫官: Rotin Shihab 少校 (人類, 印尼女性)
輪機長: Ferdinando Su 少校 (人類, 拉美男性)
舵手: Bartel du Tuit 少尉 (人類, 南非男性)
安全官: 崔熙珍 上尉 (人類, 東北亞女性)
通訊官: T'sai 中尉 (瓦肯, 女性)

傳送室長: 魯道 士官長 (人類, 南島語族男性)


這些設定都只是暫時的. 我主要的想法, 明顯地只是挑戰一些台灣社會對性別與族群的刻版印象, 再加上我喜歡的兩種外星人組成. 也希望類似的劇集會在台灣的電視上出現.

沒有留言: